投稿指南
一、来稿必须是作者独立取得的原创性学术研究成果,来稿的文字复制比(相似度或重复率)必须低于用稿标准,引用部分文字的要在参考文献中注明;署名和作者单位无误,未曾以任何形式用任何文种在国内外公开发表过;未一稿多投。 二、来稿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之外,不侵犯任何版权或损害第三方的任何其他权利。如果20天后未收到本刊的录用通知,可自行处理(双方另有约定的除外)。 三、来稿经审阅通过,编辑部会将修改意见反馈给您,您应在收到通知7天内提交修改稿。作者享有引用和复制该文的权利及著作权法的其它权利。 四、一般来说,4500字(电脑WORD统计,图表另计)以下的文章,不能说清问题,很难保证学术质量,本刊恕不受理。 五、论文格式及要素:标题、作者、工作单位全称(院系处室)、摘要、关键词、正文、注释、参考文献(遵从国家标准:GB\T7714-2005,点击查看参考文献格式示例)、作者简介(100字内)、联系方式(通信地址、邮编、电话、电子信箱)。 六、处理流程:(1) 通过电子邮件将稿件发到我刊唯一投稿信箱(2)我刊初审周期为2-3个工作日,请在投稿3天后查看您的邮箱,收阅我们的审稿回复或用稿通知;若30天内没有收到我们的回复,稿件可自行处理。(3)按用稿通知上的要求办理相关手续后,稿件将进入出版程序。(4) 杂志出刊后,我们会按照您提供的地址免费奉寄样刊。 七、凡向文教资料杂志社投稿者均被视为接受如下声明:(1)稿件必须是作者本人独立完成的,属原创作品(包括翻译),杜绝抄袭行为,严禁学术腐败现象,严格学术不端检测,如发现系抄袭作品并由此引起的一切责任均由作者本人承担,本刊不承担任何民事连带责任。(2)本刊发表的所有文章,除另有说明外,只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刊观点。由此引发的任何纠纷和争议本刊不受任何牵连。(3)本刊拥有自主编辑权,但仅限于不违背作者原意的技术性调整。如必须进行重大改动的,编辑部有义务告知作者,或由作者授权编辑修改,或提出意见由作者自己修改。(4)作品在《文教资料》发表后,作者同意其电子版同时发布在文教资料杂志社官方网上。(5)作者同意将其拥有的对其论文的汇编权、翻译权、印刷版和电子版的复制权、网络传播权、发行权等权利在世界范围内无限期转让给《文教资料》杂志社。本刊在与国内外文献数据库或检索系统进行交流合作时,不再征询作者意见,并且不再支付稿酬。 九、特别欢迎用电子文档投稿,或邮寄编辑部,勿邮寄私人,以免延误稿件处理时间。

钓鸟

来源:中国海洋药物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6-29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一 从我五楼的窗口望出去,弥漫在眼前的就是连绵不绝、起起伏伏的绿色波浪。 这些绿色波浪,都是那些树木丛林形成的。绿色海洋掩映着的不仅仅是田园、农家院落,还有那些长着

从我五楼的窗口望出去,弥漫在眼前的就是连绵不绝、起起伏伏的绿色波浪。

这些绿色波浪,都是那些树木丛林形成的。绿色海洋掩映着的不仅仅是田园、农家院落,还有那些长着翅膀的各种各样的鸟儿们。

在这“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繁华世界,我也要狩猎,我要垂钓那些在绿色海洋中飞翔的鸟。

我的阳台上有一盆栀子花,有八九年芳龄,在阳台的众芳丛中也算得是花中“元老”了。

买回的头一年栀子花开过一次,之后就一直没开过,再后来渐渐地就朝死路上走,费了好大的劲才救活。从那之后,栀子花浑身上下就只有几十片叶子象征性地挂在枝头上,它们的生命体征很微弱,完全就像是一个复制品。奇就奇在这些树叶复制品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每片叶子中一多半枯黄、一小半枯萎。枯黄的只是比绿色少些精气神,但它从来不回青也不萎去;枯萎的从来也不返黄,向青绿靠拢,只是半卷着长在一片叶子的另半边,让我感觉到它的焦、脆,但也从不真正地脱落。这些不死去也不活过来的叶片,低调但却从容地挂在枝头上,淡定地面对着生命中的荣与枯、盛与衰。

许多年以来,我就是凭着辨认那些叶子中枯黄的一半没有变枯萎,枯萎的一小半还不曾焦烂脱落,而判断出这棵栀子花还活着没有死去,于是每一天都勤勤恳恳地为它浇水灌溉,希望它能够有重新绿的一天。

在阳台众多的盆景中,这棵栀子花是最高的,足有一米五左右,拇指粗的枝干瘦骨嶙峋地探出花丛,并且向阳台外面的方向倾斜着。就是说,我在阳台养的并非是一盆栀子花,而像是刻意种植着的一盆瘦长的“枯树枝”。

这世上存在着的东西总是有其存在着的道理,就像那些枯败了的荷叶,可以“留得残荷听雨声”。面对着这株没有用处的栀子花,看得久了,忽然觉得它向阳台外面倾斜着的样子,很像是一根向天空伸出的钓杆。

就这么让这盆种养着的枯树枝向着天空的方向垂钓,为阳台钓来飞鸟的念头便渐渐萌生了。

眼下是麦收季节,乡村的天地正好是牛背鹭走秀的舞台。走在乡间铺满金色阳光的路上,到处都是牛背鹭张开翅膀在天空滑翔的身影,随时也能撞见它们在水田里悠闲从容地觅食。牛背鹭画面的背景,是南方艳阳下在乡村上空穿梭着的小鸟以及鸟儿们悠扬婉转的歌唱。

虽说是春夏交节,此情此景,还是让我真切地感受到了“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那样清幽隽永的诗情。

牛背鹭有一个很好听的名字——放牛郎,原本是与耕牛相互依存共生。它们往往站在牛背上,帮助牛清除身上的寄生虫。牛耕田,它们就守候在耕牛身边,同时也在田野里捕捉各类有害庄稼的昆虫。它们洁白的背上都有一小块橙色的图案,看上去宛如上了彩的甲骨,给人古老、深远的感觉,仿佛它们是来自遥远的天国,带着古老的图谶,隐喻着它们的生命将与田园共存与乡村共存。

我所见到的牛背鹭,介于留鸟与候鸟之间。当到了深秋,它们聚居的那片栾树叶完全枯了之后,它们就从此消失了,直到第二年开春才回来。

牛背鹭回家的心思还是迫切的。它们成群地站立在那些还在冬眠的树木的枝干上,深情地呼唤着绿叶的复苏,告诉蛰伏着的绿色宝贝们有关春天降临的种种消息。它们站在树枝上执着地呼唤着绿色春潮,就像是一朵朵提前绽放的玉兰花。

最为壮观的还是要数翻耕水田时的牛背鹭了。

收割后的麦田一放进水,牛背鹭接着就跟进,它们分散在水田的各个角落,开始了捕捉害虫的工作。在农家水田的沼泽里,它们辛勤从容地耕耘着,就像是一群穿着制服坚守在自己职业岗位上的白衣天使。

耕耙机械还没有开进地,牛背鹭们早就已经等在了水田四周,它们远比那些水田的主人们着急、兴奋,有站在田埂上拍着翅膀挥手致意的,有贴着水面做掠水动作表演抒情的,有在机械的上下左右盘旋飞舞的……耕耙机械掀起了田里的层层水浪,牛背鹭们便纷纷随波翩跹跳起了水上芭蕾,它们一边围着机械捕捉昆虫,一边不忘紧紧地绕着耕耙司机飞翔着、缠绵着,似乎只有那样才能表达它们对耕地长久的眷恋,才能表达它们一腔亘古不变的田园痴情。

如今,耕牛早已经离我们远去了,牛背鹭们再也不能骑在牛背上吹奏销魂的牧笛,但田园还在、耕地还在、乡村还在……它们就能够重拾故乡的摇篮、重圆游子回家的梦。

文章来源:《中国海洋药物》 网址: http://www.zghyywzzs.cn/qikandaodu/2021/0629/743.html



上一篇:伍尔夫海浪中基于前景化理论的海洋意象解读
下一篇:奇玉灵龟

中国海洋药物投稿 | 中国海洋药物编辑部| 中国海洋药物版面费 | 中国海洋药物论文发表 | 中国海洋药物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中国海洋药物》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