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来稿必须是作者独立取得的原创性学术研究成果,来稿的文字复制比(相似度或重复率)必须低于用稿标准,引用部分文字的要在参考文献中注明;署名和作者单位无误,未曾以任何形式用任何文种在国内外公开发表过;未一稿多投。 二、来稿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之外,不侵犯任何版权或损害第三方的任何其他权利。如果20天后未收到本刊的录用通知,可自行处理(双方另有约定的除外)。 三、来稿经审阅通过,编辑部会将修改意见反馈给您,您应在收到通知7天内提交修改稿。作者享有引用和复制该文的权利及著作权法的其它权利。 四、一般来说,4500字(电脑WORD统计,图表另计)以下的文章,不能说清问题,很难保证学术质量,本刊恕不受理。 五、论文格式及要素:标题、作者、工作单位全称(院系处室)、摘要、关键词、正文、注释、参考文献(遵从国家标准:GB\T7714-2005,点击查看参考文献格式示例)、作者简介(100字内)、联系方式(通信地址、邮编、电话、电子信箱)。 六、处理流程:(1) 通过电子邮件将稿件发到我刊唯一投稿信箱(2)我刊初审周期为2-3个工作日,请在投稿3天后查看您的邮箱,收阅我们的审稿回复或用稿通知;若30天内没有收到我们的回复,稿件可自行处理。(3)按用稿通知上的要求办理相关手续后,稿件将进入出版程序。(4) 杂志出刊后,我们会按照您提供的地址免费奉寄样刊。 七、凡向文教资料杂志社投稿者均被视为接受如下声明:(1)稿件必须是作者本人独立完成的,属原创作品(包括翻译),杜绝抄袭行为,严禁学术腐败现象,严格学术不端检测,如发现系抄袭作品并由此引起的一切责任均由作者本人承担,本刊不承担任何民事连带责任。(2)本刊发表的所有文章,除另有说明外,只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刊观点。由此引发的任何纠纷和争议本刊不受任何牵连。(3)本刊拥有自主编辑权,但仅限于不违背作者原意的技术性调整。如必须进行重大改动的,编辑部有义务告知作者,或由作者授权编辑修改,或提出意见由作者自己修改。(4)作品在《文教资料》发表后,作者同意其电子版同时发布在文教资料杂志社官方网上。(5)作者同意将其拥有的对其论文的汇编权、翻译权、印刷版和电子版的复制权、网络传播权、发行权等权利在世界范围内无限期转让给《文教资料》杂志社。本刊在与国内外文献数据库或检索系统进行交流合作时,不再征询作者意见,并且不再支付稿酬。 九、特别欢迎用电子文档投稿,或邮寄编辑部,勿邮寄私人,以免延误稿件处理时间。

探碧波千里 驱深海“气龙”——记中国海洋石油(2)

来源:中国海洋药物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0-10-08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参加201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 为此,以李中为代表的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湛江分公司依托原国家“863”计划、国家重大专项及“十二五”规划

参加201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

为此,以李中为代表的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湛江分公司依托原国家“863”计划、国家重大专项及“十二五”规划等,联合中海油研究总院、中海油田服务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中海油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长江大学、西南石油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深圳新速通石油工具有限公司等十几家高新技术单位,历经20余年攻关研发集成了一系列针对南海莺琼盆地高温高压区域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钻完井技术体系。利用该体系中针对高温高压钻井安全性、井筒完整性和钻完井的提质增效等问题的四大关键技术,他们成功解决了南海莺琼盆地高温高压领域钻完井的世界性难题,建成了国内首个海上高温高压气田。

在填补国内领域空白之际,李中项目团队还发现了5个大中型气田,实现直接经济效益近200亿元,快速促成了我国迈入海上高温高压天然气钻完井技术领域的国际先进行列 。

技术在宇 信念于心

2010年,南海莺琼盆地中深层步入了勘探的“春天”。

短短两年时间,东方13-1、东方13-2相继被发现,而陵水、乐东系列油气田也在紧随的几年内加入待开发行列。一时间,国内外媒体将镜头迅速聚焦南海莺琼盆地,纷纷加入跟踪报道之列。

被世界的目光锁定,李中和一大批技术人员齐心协力,撬动耸立在高温高压钻井技术面前的大山。“在高温高压区域钻井,主要难在作业安全与成本两方面。”李中指出,高温高压对钻具、钻井液、固井水泥浆的性能以及作业方案、人员能力等都提出很大挑战,作业时极易诱发井壁失稳、漏失、井喷甚至船毁人亡等事故。钻井成本很高,动辄数亿元。

“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我们陆续将测试、钻井工作揽过来自行摸索。过程中交了不少‘学费’,但经过十几年的沉淀,技术体系建起来了,也成功发现几个高温高压油气田。”李中回忆道。

长久以来,南海海域高压成因复杂,钻前压力预测并不准确,直接导致井身结构设计无法“量体裁衣”。与此同时,工程作业时地层压力窗口狭窄、控制难度高,极易造成溢流井漏甚至井喷。“受地层高含量CO2腐蚀影响,固井质量差,井筒泄漏风险及环空带压比例高,一不小心可能给钻井平台造成毁灭性的灾难。并且探井完钻,即使发现良好油气显示,也因海上平台空间狭小,又受台风、天然气水合物、冲蚀、震动等影响,测试作业风险高,成功率低。”在多家官方媒体的报道中,此类评述屡见不鲜。

“莺琼盆地压力系数为2.38,相当于1.25万吨的重物压在1平方米的面积上。”李中表示,相比勘探,开发过程除了钻完井难还需要应对气藏高温高压及高含CO2等境况,这便使得开发材料与设备的抵抗性、密封性必须符合高标准。

在明确钻井难点及要求之后,在分析前人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开发经验之后,李中所在团队克服重重阻碍,圆满完成东方13-1、东方13-2、乐东10-1、乐东10-2等气田的开发任务,保证了南海54口高温高压井的安全和高效钻探;并在此过程中,基于超高温高压钻井技术需求形成了数项安全控制技术、优质作业技术和高效作业技术,不但保障了工程人员的生命权益,还极大地降低了经济成本、提升了作业效率。

四大技术 引领国际

在2018年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的科技工作报告会上,李中作为代表阐述了技术创新成果及成果转化相关情况。随着一张张幻灯片的切换,文字和数据所呈现的不再是单一的研究结论,而是实际生产可见的经济指标优越性、应用系统1+1>2的平台效应。

“我们不是为了研究而研究”,李中对于技术落地解决国家油气开采重大问题的初衷分外强调。而在勘探及钻井作业中,因地质环境多变所致,没有任何两个油气工程开发是完全相似的。每一次作业除了面对高温高压、高CO2等问题,还需应对接连出现的各种新施工阻碍。因此,经过几十年技术累积,具有海、陆油气工程作业广泛应用价值的四大首创先进技术体系格外复杂、引人注目。

在海上高温高压井安全钻井技术方面,李中率团队基于理论层面认识,首创了多源压力成因的高压地层孔隙压力预测技术和双向动态循环井身结构设计技术,建立了耦合温度作用的地层破裂压力和坍塌压力计算模型。“相比传统三压力剖面预测精度、井身结构设计,我们把预测精度由70%提高到95%。常规的7层井身结构也被优化为5层。”李中表示,钻井之于压力预测的精准度要求十分严格,分毫之差带来的极有可能是一场人财两失的灾难。为了能够出拳准打“气老虎”,他们开发了高温高压窄压力窗口下井筒压力场精确计算、ECD精准控制及水平井井控技术,利用构建的海上高温高压安全钻井技术,将井漏、溢流等事故造成的井眼报废率由30%降低至0。

文章来源:《中国海洋药物》 网址: http://www.zghyywzzs.cn/qikandaodu/2020/1008/346.html



上一篇:倚天观海,助力海洋发展战略 ——中国海洋卫
下一篇:探秘海洋药物的管华诗

中国海洋药物投稿 | 中国海洋药物编辑部| 中国海洋药物版面费 | 中国海洋药物论文发表 | 中国海洋药物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中国海洋药物》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