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国海洋药物》收稿方[09/30]
- · 《中国海洋药物》数据库[09/30]
- · 《中国海洋药物》栏目设[09/30]
- · 《中国海洋药物》刊物宗[09/30]
- · 《中国海洋药物》征稿要[09/30]
- · 《中国海洋药物》投稿方[09/30]
聚焦两会|红杉中国沈南鹏:提升药物源头创新(2)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2. 进一步优化药品进入临床前的会议沟通机制,提前介入原研药的研发整体策略制定并提供指导,进一步明确关键性临床设计的科学性,提升临床资源利用
2. 进一步优化药品进入临床前的会议沟通机制,提前介入原研药的研发整体策略制定并提供指导,进一步明确关键性临床设计的科学性,提升临床资源利用效率;
3. 对AI在加速创新药研发中的技术运用,包括设计优化药物分子、指导临床试验方案、开发生物标记物等,建议在药物审批中给予更明确的政策支持。
三、助力药企磨合全球规则,政策精准支持引导出海
1. 针对尚未加入ICH但市场容量大的新兴国家,建议药监部门探索协调临床试验数据互通认证可能性,降低企业进入的经济时间成本;
2. 在推动多中心临床研究伦理协作审查、研发用物品通关便利化、熟悉欧美监管体系和ICH标准的人才实训等方面提供监管和政策支持。
提案二:加大脑科学研究应用,改善老年脑健康管理
七普数据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达2.64亿人。在众多老年健康问题中,脑相关健康问题是造成老年人疾病和负担的重要原因之一。考虑到脑疾病药物仍存巨大空白,加快开展更多关口前移的脑研究势在必行。
然而,在现阶段,我国的脑科学研究在应用实践层面还存在着部分问题,包括:
一、脑健康疾病易被忽视,缺乏有效的早筛体系:研究显示,中国神经退行性疾病患者群体日趋庞大,且随年龄上升患病规模可能会进一步增加;防治老年群体脑疾病,重在早筛早诊早治。
以阿尔茨海默病为例,早期预防可降低35%-53%的患病风险;但在当前,一方面是大众对老年认知障碍疾病认识不足、重视不够,主动就诊率较低;另一方面缺乏简便易行识别早期筛查手段,导致大量早期脑肿瘤、帕金森等病患无法确诊,错过最佳干预阶段。
二、识别脑健康风险的数据积累较少,数据库建设仍较为薄弱:早期诊断干预方法开发需从大量健康和高危受试者收集数据。但在当前,我国基于大规模人群的长期脑部健康记录数据不足,体检普遍不包含定量脑功能测试;此外,治疗靶点、生物标记物对标国际研究跟进不足,以脑健康、脑疾病为主题的全国性队列研究仍偏少等,导致脑健康数据库的样本规模和代表性都受到限制。
三、脑科学的研发资源共享有待提高,本土研究优势仍待发挥:脑科学相关疾病研究诊疗都需要更多基础研究的突破。从事脑科学相关产业,需要大量动物模型、精密昂贵仪器设备、高强度科研人才积聚。但当前我国脑科学实验室数量约为海外发达国家的1/10,动物资源库共享程度待提高,脑科学本科教育设置较晚,依赖平台支撑的大科学项目协作和平台建设仍较薄弱。同时,我国非人灵长类丰富、脑疾病临床资源多样性等优势有待进一步放大。
沈南鹏委员认为,当前和未来一段时间是老年脑疾病预防干预的关键窗口期。加大科学研究投入,推动改善老年脑健康管理,具有巨大社会和经济意义,并提出以下建议:
一、支持低成本检测技术开发,提高老年人早筛覆盖率
1. 建议科技专项支持低成本新型检测技术研发,如生物标记物(蛋白示踪剂、血液中生物标志物等),血液、尿液筛查,神经电生理(多导睡眠监测、脑电图、事件相关电位)等更方便可行的方式;
2. 鼓励有条件地区将认知功能、抑郁、脑肿瘤早筛纳入基本公卫服务项目,调研基层医卫机构早筛开展能力和技术难点,推广易操作、高精度的快捷认知障碍筛查量表;
3. 社区卫生机构加大对早期防控宣传力度,一二级医院设置初筛门诊,三级医院设置专病门诊,提高主动就诊率,优化转诊机制,及时检出并重点服务认知障碍高风险人群。
二、增加脑疾病相关队列研究项目,完善脑数据库建设,促进研究临床转化
1. 推动队列研究标准化和规范化,鼓励各地政府通过医学创新研究等专项推进脑疾病相关队列研究,积累更多影响记忆和认知功能的长期数据;
2. 建立各项脑功能指标随年龄的正常分布和异常界定标准,服务临床前瞻性收集,从丰富测量维度、建立细分化研究亚群常模等方面完善数据库建设;
3. 简化脑科学研究临床伦理审批流程,推动设立多中心临床试验平台,推动脑科学相关临床研究与产品落地应用。
三、资助脑认知脑疾病前沿技术,提升脑科学的基础资源共享
1. 聚焦重大脑疾病临床治疗,对神经调控技术新方法、新模式加大资助,支持类脑智能与AI、脑机接口、可穿戴等在脑认知脑疾病中的集成应用;
文章来源:《中国海洋药物》 网址: http://www.zghyywzzs.cn/zonghexinwen/2022/0307/857.html